如今“微笑服务”深入各行各业,在美国如果你要问哪家的“微笑服务”最专业,医院说第二没人敢叫第一。
最近,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妹子Bay在社交媒体分享了一段自己进急诊体验“微笑服务”的视频,不想竟然引起了全球网友们的共鸣和讨论。
那天,因为突然感觉不舒服Bay被送到了医院的急诊,医院的医疗技术也是很专业,第一时间控制住了她的病情,困倦中她就这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。
等她睁开眼的时候,Bay发现自己的钱包已经被急救人员贴心地找出来放在了她的腿上,顺着挂点滴的手望去,护士正微笑的拿着刷卡机等着她醒来。
这个场景也是想想都很搞笑,不过妹子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叫救护车去的医院,要知道在没有全民医疗的美国,如果你没有买保险,那么“Dont call an ambulance”就是一句至理名言。
之前美国的一个游泳教练Kira Milas因为掉了三颗牙,想省事喊救护车去医院,结果收到账单后吓了一跳,15分钟的救护车要了她1770多刀(约人民币一万二)。
因为救护车不光坐车要收费,车上东西也全要收费,小到担架毯子,甚至一个绷带,当然你打电话去约救护车的话费也要列入其中。
此外,虽然在美国医疗保险可以报销,但是事实上市面上很多医疗保险还是拒绝将“救护车急救费用”纳入其中。《福布斯新闻》一篇调查指出,美国的救护车有公立和私立两种,计价方式复杂且不透明。救护车出动一次的平均费用区间为940到1277美元,费用不仅高于全球平均,且在逐年上升。
Bay的经历让很多人开始吐槽在美国叫救护车贵得离谱,也让网友挖出了一件跟救护车相关并且更离谱的事儿。
2年前,俄勒冈州71岁的威廉·霍施(William Hoesch)和往常一样在街道上悠闲地骑行,当时一辆救护车正好同向行驶,倒霉的是救护车突然右转直接把他撞翻在地。最后他的鼻子骨折,全身多处擦伤,血流满面,自行车也报废了。
这还不算倒霉的,因为没过几天老人家就收到了一张1862美元的救护车账单。当时那种情形下,作为可怜的“受害者”,威廉理所当然地认为救护车是有义务将其送往医院的,而且还应该是免费的,所以就没有阻止救护车把自己送到医院,谁知最后竟然要自己买单。
这可给老人家气得不轻,自己被撞了居然还要掏钱,于是直接将哥伦比亚河消防和救援部门起诉到法院,除了要求对医疗账单进行赔偿外,还向消防部门索要高达99.7万美元的精神损害赔偿。
一位有保险的洛杉矶网友表示,2015年,自己去社区诊所结果因意识不清被送到大医院治疗,大医院就在马路对面,步行也就是5-8分钟的距离,最后洛杉矶急救消防中心的救护车还是直接宰了他一万美元的车费,如果没有保险就要难受死了。
另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:在上救护车前,车内医护人员已经告知他,救护车服务是“免费提供给学校志愿者”的。可即便如此,他还是被要求支付980美元的车费,而原因竟是救护车的驾驶员隶属于当地一家医院。而讽刺的是,如果当时搭乘公交车去那家医院,车费不过区区2美元。
而且,别以为不上车就挣不了你的钱了,另一位洛杉矶的网友分享了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事:一男子骑车时被撞倒后拒绝叫救护车,而是选择让邻居开车送他去医院,谁知最后急诊室竟然因其不是救护车送来的为理由拒绝治疗。
不过,美国救护车的速度还是和金钱挂钩的,所以在很多欧美国家算是靠前的。相比之下,英国的救护车那就是老牛拉车——慢。
2019年,身处伦敦的马克·克莱门斯(Mark Clements)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,母亲在家里摔倒后导致髋关节摔伤,无法站立,对于一个77岁的老人来说这更是天大的危险。十分焦急的他果断联系了住的近的亲戚去帮忙,还特意在出发前拨打999急救电话,想着母亲家离最近的救护站仅仅只有1.6英里,也就是十分钟路程,肯定比自己从伦敦出发要快。
谁知道,他这边地铁大巴火车来回倒腾,好不容易最后花了三个多小时到家,竟然发现自己比救护车还早到一小时。好在母亲最后没事,不然这就闹大了。
网友Caroline Hardaker 79岁的母亲Sylvia也有类似经历,她摔断髋骨后,在自家后花园的铺路石上躺了三个半小时才等来救护车。
不过,这还不是英国救护车出诊速度最慢的纪录。根据威尔士救护车服务公司(Welsh Ambulance Service)的数据,曾有4名患者等待救护车超过50个小时,其中一人甚至等待了超过62小时。实际上,在等待期间,他们都多次拨打求救电话。但由于他们的情况未被归类为英国医疗卫生系统(NHS)急救中的“危及生命”的第一类紧急事件(Red 1),人手紧缺的NHS只能对患者的优先级进行排序,导致救援延误。
前不久,英国政府上线了一个旨在改革NHS(国家医疗服务体系)的建议网站,鼓励民众匿名提出改进意见。然而,互动区的画风却迅速跑偏,活脱脱变成了一本“英式冷笑话大全”。其中一位网友一本正经地建议,让阿森纳球队的主教练阿尔特塔来主管医疗,理由是:“阿森纳只会在三四月,比NHS每年都在圣诞节前崩掉要划算多了。”
至于病人的健康问题,网友们也脑洞大开,提出了一些“别具一格”的建议:比如让NHS为病人提供酒精,以此“加速健康恢复”,并在医院里设置老虎机和酒吧吧台。理由也十分“合理”——这样一来,医院就能依靠可观的被动收入迅速赚钱,新设备和更多雇员的引进指日可待,简直是一套商业新思路!
在英国,等医生这件事,绝对能成为一场“马拉松式”的吐槽话题,聊上三天三夜都不嫌多。如果没点耐心,恐怕还真见不到医生。一位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经历:她等了整整14个小时,结果最后的诊疗仅仅是一份注意事项加上一盒止痛药,草草了事。这一分享立刻引发共鸣,许多“病友”也纷纷站出来,晒出了各自用“耐心”换来的看病经历。
看来,在国外,看病等上几个小时已经成了急诊的“标准套餐”。不过,诊断和治疗中那些奇葩经历,也让不少网友直呼“受不了”。一位西班牙网友吐槽自己的就诊经历时表示,感觉自己去医院完全是“看了个寂寞”。刚到医院,各种检查一顿操作猛如虎,让他信心倍增,觉得终于能“对症下药”了。结果万万没想到,折腾了半天,医生还是开了一句万能诊疗公式——“止痛药治万物”。
不仅如此,不同国家的看病感觉和当地风格还是很一致的,比如一位俄罗斯的“留子”因为发烧去看病后,医生直接告诉他多睡觉,要是冷就喝点酒,看来在俄罗斯医生的严重的伏特加治万物呀。
在海外看病除了有耐心之外,钱包也要有准备。2023年,一位博主以为腰部酸痛想去医院看看能不能手术,结果被保安引导去急诊部门咨询,于是他乖乖的去挂急诊科,医生对他进行里简单检查后告知这种情况不能免费治疗,之后就让博主离开了。
整个过程没有使用任何仪器,也没有开任何药,前后大约15分钟,博主觉得自己没什么大碍,于是就回家了。然而,令人震惊的是,两个月后,博主收到了一个高达5670美元的医疗账单。崩溃的博主怎么也想不通,明明只是15分钟的急诊咨询,怎么就被“坑”了?看起来,美国的急诊费用真是水深得让人不敢轻易下水。
虽然最后博主在移民局咨询后得知,美国确实有相关福利政策可以帮助解决这次的账单,但这笔钱只是“垫付”而已,最终还是需要博主自己偿还。更糟糕的是,如果每月偿还,最终金额还会从他的养老金中扣除。如果博主不幸早逝,遗产里的那部分也逃不掉最初的债务。最重要的是,这笔钱还会算上利息,简直让人感觉这一切永无止境。
虽然欧美国家的急诊体系存在不少槽点,但不可否认的是,在大病医疗方面,它们的优势十分明显。以英国的免费医疗体系为例,针对癌症、手术等重大疾病的免费医疗福利,极大地降低了民众的就医成本。
当然,有利必有弊。医疗财政的蛋糕总是有限的,无法面面俱到。作为海外的华人和“留子”们,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家庭医生和社区诊所系统来应对健康小问题,同时又能在需要时有效利用当地的高阶医疗体系来处理健康大问题,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。
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,一起探讨如何在异国他乡更好地维护健康。
发表回复